YIRI ARTS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About
  • Artists
  • Exhibitions
  • Fairs
  • News
  • Press
  • Publications
  • Videos
  • Contact
  • 繁體
  • EN
Menu
  • 繁體
  • EN
  • 當前
  • Upcoming
  • 以往

蘿拉.琳伯格:Shivering Tenderness: Solo Exhibition

Upcoming exhibition
2025年11月20日 - 12月13日 YIRI ARTS
  • 介紹
  •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介紹
Laura Limbourg|Shivering Tenderness Series VI|2025|30 × 30 cm|壓克力彩、畫布
Laura Limbourg|Shivering Tenderness Series VI|2025|30 × 30 cm|壓克力彩、畫布

靜謐畫面中的深沈寓意

文|陳思宇

 

希臘神話中的女妖美杜莎,因其蛇髮被視為怪物,相傳任何只要直視她的人都會石化。但法國女性主義理論家埃萊娜・西蘇(Hélène Cixous)的代表作《美杜莎的笑聲》(Le Rire de la Méduse)卻大膽地重新詮釋了這個神話。(註)她認為,只要敢與美杜莎面對面,就能看見她美麗的微笑,而她的「笑聲」更是一種反抗與解放的象徵。西蘇提出一種顛覆性的「女性書寫」(écriture féminine),鼓勵女性解放被父權邏輯壓抑的身體和慾望,以流動、非線性的語言去創作。當我們凝視比利時年輕藝術家蘿拉.琳伯格(Laura Limbourg,1996-)的繪畫時,彷彿能聽見那來自畫布深處、靜謐而堅定的「美杜莎的笑聲」。

 

出生於比利時的蘿拉・琳伯格(Laura Limbourg,1996-),小時候隨著父母搬到了捷克,曾就讀布拉格美術學院(Academy of Fine Arts in Prague),2020年曾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交流,並在東南亞旅行了六個月。早期作品靈感多來自於東南亞的旅行,關注女性與性工作者賦權相關議題,後來到美國受到邁阿密光線的影響,創作一系列以紅色顏料為基底的作品,今年(2025)她也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現也正於臺灣的伊日藝術計劃帶來全新個展「Shivering Tenderness」,是創作能量豐沛的年輕女性藝術家。在她的畫作中,各式各樣的女性身體圖像與充滿東西方文化語彙的花瓶、叢林、植物、自然景觀,以及繁忙城市街道上孤獨的身影交織成一個複雜的世界,呈現她獨特的生命語彙。

 

身體即是抵抗的場域
西蘇曾說:「女性在寫自己的時候,將回歸自己的身體。」這不僅僅是回歸一個曾被禁錮的身體,更是透過實實在在的肉身去賦予思想以意義。在蘿拉的繪畫中,女性的肉身也同樣是至關重要的存在。

 

長久以來,父權中心的藝術史將女性身體客體化為被凝視的對象,不過從近代以來,也有眾多女性藝術家對此作出吶喊,我們看見芙烈達・卡羅(Frida Kahlo)以自畫像的濃烈色彩,控訴作為一名女性所承受的生育、婚姻與身體的苦痛。然而,蘿拉的繪畫並沒有選擇以如此濃烈、具象的方式去描繪女性經驗的獨特與痛楚。她反其道而行,將女體以半透明的方式融入昏暗的背景,讓女性的身體與周遭環境成為某種曖昧的調性,從而挑戰觀看者慣常的凝視。

 

以《Crush(ed)》系列為例,一名女子穿著透明絲襪,趴臥在有著白色小花的草地上,她的手部末端呈現霓虹般的桃紅色。蘿拉畫面中的女性有著「性感」的絲襪,以及現代工業文明的霓虹色彩,但臉部卻隱沒在昏暗的自然場景中,流露出某種難以言喻的哀傷。這種矛盾感,讓觀者無法將其簡單定義為一個性感的誘惑物。同樣地,在《Shivering Tenderness》中,一名女子以手遮臉,身旁有一匹白馬。白馬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象徵著純潔、光明與勝利,如《啟示錄》中基督騎乘的白馬。當這個充滿神聖與權威意涵的符號,被放置在昏暗且充滿隱喻的女性身旁,從文化脈絡的象徵語彙來看,這並非單純的祝福,而更像是一場無聲的對話,揭示了在光明與陰暗之間,女性所面臨的掙扎與孤寂。

 

視覺符號的流動性

蘿拉與臺灣的交流經驗,讓她對東方文化符號並不陌生,特別是她的花瓶系列創作,可說是在臺灣學習期間的靈感來源。在《Vase with Tiger》和《Vase with Dragon》等作品中,她以粗獷、童趣的線條,將東方花瓶上繁複的圖案簡化,留下粗細不一的線條與暈開的顏料痕跡。這種對傳統符號的解構與再詮釋,不僅展現了她對東方美學的獨特理解,她也將花瓶視為是女性身體的隱喻。對她來說,花瓶不僅是有著東方的文化語彙,其形狀與材質的脆弱性也如同女性身體的特質。如《Shivering stillness II》中,一名女子與花瓶共同倒臥在草叢中,這種並置將花瓶從一個裝飾性的物品,轉化為具有傳統、文化與女性身體多重象徵的符號。

 

在蘿拉的作品中,我們也時常看見「蛇」這個符號,它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多元意涵,使她的畫面敘事充滿流動性與難以定義的魅力。在西方的神話故事中,蛇不免讓人想起伊甸園中誘惑夏娃偷吃禁果的「慾望」與「原罪」象徵;在希臘神話裡,它也是女妖美杜莎的恐怖化身。然而,在東方文化中,蛇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涵:它與創世神話相連,如中國神話中半人半蛇的女媧是人類的始祖;它象徵著生命的更新與吉祥,因脫皮而被視為具有重生的意義。

 

蘿拉正是把玩這些視覺符號的文化性脈絡,將其融入作品中,使其成為一種流動而複雜的敘事。在《Void》這幅畫中,一名女子趴在草叢裡,左下角出現一隻將頭扭轉過來的蛇,女體與蛇都呈現波浪狀的流動線條。在這裡,蛇不再僅僅是西方式的罪惡與誘惑。它與女性身體的姿態相互對話,形成一個關於恐懼、憤怒、淒哀與控訴的多重意義場域。這與西蘇對美杜莎的重新詮釋不謀而合。當女性不再將慾望視為原罪,而是將蛇視為一種力量,這股力量便能讓她們從傳統的枷鎖中掙脫,以一種更為流動、無拘束的姿態存在。

 

從鮮豔到幽微:潛入靈魂深處的對話
相較於 2022 年在伊日藝術計劃首次個展「Dragon and His Tale」中,蘿拉以鮮豔的色彩來描繪東方符號與女性身體,這次的展覽,她的風格轉向了暗色調。然而,這並不代表她的創作失去了力量。相反地,這種轉變讓她的風格更為內斂,卻不失原有的狂野、露骨與挑釁。這次的作品更令人著迷的地方也許是,蘿拉並不試圖要鉅細靡遺地說明一切,她讓畫面以靜謐的語言發動深沉的寓意,就像一場無聲的儀式,將東方的文化符號、女性的身體經驗、西方的神話意象,融合在一個個充滿暗喻的畫面中。她不再大聲吶喊,而是以更為細膩、陰性、幽微的方式,滲入我們的毛孔,引導我們去凝視那些被忽略的、被扭曲的真實。

 

在她的畫作中,我們看見美杜莎不再需要用蛇髮去嚇退旁人,她只需靜靜地笑,那份無聲的笑聲,便是對整個藝術現場有力、深沉的回應。

 

註 埃萊娜・西蘇(Hélène Cixous)著,米蘭譯,《美杜莎的笑聲》(Le Rire de la Méduse),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 Catalogue

相關藝術家

  • Laura Limbourg 蘿拉.琳伯格

    Laura Limbourg 蘿拉.琳伯格

Back to Upcoming exhibitions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2025 YIRI ARTS, BACK_Y & YIRI Jakart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支持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