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021 2023
時永駿 9 - 12 November 2023時永駿1978年生於台灣台北,2003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時永駿的創作媒介涵蓋繪畫、雕塑、裝置、攝影與文字,以探討日常生活的私人經驗及人類行為作為主軸。 作品形式多以電影與戲劇的拍攝手法進行前置作業,近年來多以計畫型展覽發表。 重要個展經驗包含:「過度換氣」,上海玉蘭堂畫廊,上海(2021);“試鏡表格”,伊日藝術計劃,台北(2021);「預售屋」,蜂巢藝術中心,北京(2019) ;「家庭代工」,798玉蘭堂畫廊,北京(2016);「遊戲手冊」,藝術創庫畫廊,香港(2015);「肥皂劇—時永駿作品展」,798玉蘭堂畫廊,北京(2012 )。 聯展包括:「給火星人類學家」,新北藝文中心,台北(2020);「你才藝術家,你全家都藝術家」,福利社,台北(2018);「古道具」,伊日藝術計劃,台北 (2018);「青春殘酷物語」,伊日藝術計劃,高雄(2018)與「未來通行證」,今日美術館,北京(2012)。 時永駿於2011年與2009年分別榮獲Geisai Taiwan #3 與 Geisai Taiwan #1 台開獎,台灣。 作品也曾多次獲澳洲白兔美術館、上海龍美術館,與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等館藏。繼續 -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
時永駿 21 - 25 March 2023伊日藝術計劃將於Art Basel Hong Kong 2023 [Booth 1B26, Level 1] 推出藝術家時永駿的新作系列《玩具包裝組 Toy Packaging》。 時永駿出生於1978年,90年代作為臺灣當代藝術的起點,第一座現當代美術館成立,專科藝校改製為藝術大學,各路海歸派及本土派藝術家均在這個時代崛起。時永駿的父親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軍官,他在眷村中度過了他的青少年生活,透過他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時間的軌跡、文化的熔接與地域的解構與重組。 時永駿的創作專注於解構不同時代的文化符號,在創作中重組那些被社會所遺忘的事物。他透過紀錄者/生產者的雙重身分來面對自己的作品,使用自藏的老舊物件結合雕塑,搭設成場景後進行攝影、繪畫; 進行了從四維(時間)跨向三維(空間)、二維(面)的全媒材創作,他將資源匱乏的那個時代與消費主義並行,將天真與現實、美麗與哀愁揉進命題之中。 《玩具包裝組 Toy Packaging》作為時永駿的新系列作品,他將80 年代的社會雜誌內頁收錄的報導文章與照片節錄出來,重新製作關節人偶及搭設場景,將宏觀元素(世界、人文、真實)幻化為藝術家微觀; 將靜態的歷史照片復活成動態卻虛構的世界,繪製出宣傳海報似的油畫作品,再將雕塑打包成商品化的《玩具包裝》裝置。 透過這些異媒材作品的展示手段,藝術家並非意圖展現給觀者一條清晰的敘事線,而是將觀者的感知拆解成不同的載體,邀請觀者參與其中關於主題的解讀與反芻。繼續 -
Art Taipei 2022
後_樂園 20 - 24 October 2022伊日藝術計劃以「後_樂園 Post_Paradise」作為2022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覽主軸。藉樂園及花園兩種迥然不同場域的特性捕捉及詮釋當代社會最明確的樣貌,並在急速前進的當代藝術洪流中,捕捉其稍縱即逝的魔幻時刻。 在樂園裡,人們違反常理的將自己置身於看似危險的情況,以換得感官極刺激極致放大的體驗。而這樣的人性本能,也顯示了我們突破框架的渴望。在後樂園裡我們尋覓世上最令人興奮地藝術家合作,以創作中強大的穿透力作為媒介,刺激著觀者眼球。無論是美好夢幻的、醜陋詭譎的、沉著靜謐的,甚至喧鬧低俗的,所有可使人跳脫日常軌道的視覺經驗,都是我們在庸碌的世俗裡,試圖尋找足以撼動日常中隱形規則的神祕特質。 後_樂園代表的是逃離日常並跳脫規則的場域及時空,持續處於「下一刻」的未來進行式,以恆動狀態的探索甚至預知未來藝術的模樣。繼續 -
Taipei Dangdai 2022
時永駿、平子雄一 20 - 22 May 2022伊日藝術計劃2022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以19世紀美國童謠「古老的大鐘」為主題,帶來兩位藝術家分別與「時間」這個題材為之對話。「古老的大鐘」描述一個古老的擺鐘因為主人們的相繼離世,而時鐘的報時功能也相繼震盪直到停擺。二位藝術家皆以自身或周遭的時光去討論歷史的物換星移與人們間的情感關係,藝術家平子雄一關注城市與叢林間的時間與空間,呈現出人類與自然間的社會行為與不同的互動心理狀態。而在時永駿作品中則對時間的流淌與驟變有著深刻的感知。 平子雄一在英國求學的旅居期間,將作品核心落在紀錄各種不同國族民情的不同綠化習性。人類踏出了叢林進入城市定居,卻又在休假日回到了叢林。然而這樣的城市時間並未影響到人類的生物性本能以及與自然連結之本能,在時間與空間的不停轉換中達到了專屬現代人的迷幻平衡。 時永駿的父親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軍官,在父親的影響下,時永駿的生命中經歷了文化的熔接與地域的解構與重組。而他透過蒐藏老件、結合裝置、搭設場景後進行攝影、繪畫,進行了從三維跨向二維的全媒材創作,用他的方式記錄下時間的流動與生命存在的痕跡。繼續 -
Art Taipei:第一基地-末日預言
陳松志, 陳雲, 邱承宏, 邱懷萱, 平子雄一, 江孟禧, KINJO, 賴威宇, 蘿拉・琳伯格, 林宜姵, 王鴻川, 時永駿, 丹尼爾.蘇維勒斯, 威古納.瓦拉薩拉, 王煜松, 吳敏興 22 - 25 October 2021藝術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未來可能性集合、為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互聯繫的渠道。如果說藝術的存在就好似疫苗中的病毒攻擊並產生抗原,或許人類社有機會獲此並得以抵抗未來滅亡的必然。 _ 基地 在地球46億年間的壽命裡,生物經歷了無數次毀滅與重生。假使人類的滅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與週期,而藝術往往成為了歷史危機下的犧牲品,那麼藝術是否擁有基因庫般的保障呢?電影《人類之子》中,藝術品的流亡很可能便是我們最具象的未來。 人類文明之初,藝術就常作為預言或知識之載體,此傳統於現今當代藝術上也是顯而易見。我們想像著過去人們總將時代焦慮投射於創作,並將想像儲存於現實世界中,也因此創造了被視為對未來的預測。藝術家透過不同的藝術語法傳遞未來的可能性,為末世到臨前的人類打上預防針。如果「預言」常以藝術的形式出現,在毀滅之後,或許能為後世提供破碎的拼圖,重回文明波峰。 2021臺北藝術博覽會,伊日藝術計劃引用了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科幻著作《基地》。艾西莫夫在小說中預見了人類悲慘的未來,在銀河邊緣建立基地編寫歷史文明的百科全書,目地是希望透過知識的保存來縮短世界崩壞後的黑暗時代。當今疫情下的人類直面了各種掙扎,地球也同時面臨艱難,然而藝術的種子又該何以處理?同時,如果黑暗必將來臨,我們該為此準備到什麼程度?又該多做些什麼? 這次,伊日藝術計劃提出三道子題、於三個場域中分別呈現,以藝術為主體之「基地」作對話,我們將試圖想像末日來臨之際,《基地》內藝術的存在與可能性。 參展藝術家| 陳松志 Chen Sung-Chih 陳雲 Chen Yun 邱承宏 Chiu Chen-Hung 邱懷萱 Chiu Huai-Hsuan 平子雄一 Hirako Yuichi...繼續 -
ART TAIPEI 2020
邱承宏、邱懷萱、陳聖文、丹尼爾・蘇維勒斯・范弗、東妮.哈莫爾、侯辰璐、平子雄一、金・提爾・撒拉路基、吳敏興、吳家昀、王煜松、黛安・ 蘇西、江孟禧、蘿拉・琳伯格、賴威宇、莫妮卡・蘇畢迭、池田慎、時永駿、楊・紹馬爾、孫培懋、王冠蓁 22 - 26 October 2020 -
ART TAIPEI 2019
邱承宏、邱懷萱、張淳皓、陳聖文、丹尼爾・蘇維勒斯・范弗、金・提爾・撒拉路基、蕭聖健、黃啟佑、江孟禧、賴威宇、林宜姵、路易斯·凱伊戴、莫妮卡・蘇畢迭、孫培懋、蓮輪友子、王冠蓁、吳家昀、吳敏興、塞維.索拉、楊宗嘉、平子雄一 17 - 21 October 2019 -
ART TAIPEI 2018
邱承宏、邱懷萱、陳聖文、陳雲、丹尼爾・蘇維勒斯・范弗、金・提爾・撒拉路基、漢娜・伊淇、呂浩元、賴威宇、林宜姵、モリソン小林、莫妮卡・蘇畢迭、寺澤伸彦、水田典寿、時永駿、孫培懋、井原信次、蓮輪友子、王冠蓁、平子雄一 25 - 29 October 2018 -
ART TAIPEI 2017
陳雲、鄭先喻、邱承宏、邱懷萱、賴威宇、李瀚卿、寧森、時永駿、孫培懋、丹尼爾.賽維勒斯、金.提爾、漢娜・伊淇、平子雄一、凱爾.蒙哥馬利、寺澤伸彦、蓮輪友子、塞維.索拉 19 - 23 Octob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