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
-
邱懷萱:樹影中的輪廓
15 December 2022 - 7 January 2023 YIRI ARTS 樹作為世上古老的物種之一,依循著世界迴圈往復而生,它們的生命階段,從初始化作木材,材料記錄下的生命歷程,成為創作內容。藝術家邱懷萱拾取時間的軌跡,將各種解構、殘影般的片段重整、還原,建構出新的秩序。由小見大,從樹的特徵走向共相,是近似本體描摹的追尋過程,在循環往復中,形構出對一塊木頭、一棵樹、一座森林的想像,述說關於它的輪廓。 此計劃受台北市文化局贊助。 繼續 -
新藤杏子:Flowing Slowly Deeply
15 December 2022 - 7 January 2023 BACK_Y 新藤杏子的創作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經驗提取並內省轉化。像是生物通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養分生長繁殖,最後又回歸於大地並產生新生命的生生不息循環。 並將自身的生命經驗再重製成新的故事與概念,構築成自己的繪畫風格。 而新藤杏子的作品,筆觸猶如新生且蓬軟充滿豐富膏脂的羊絨,既柔軟又充滿空氣感的繪畫方式,也像是有機的藤蔓,蓬勃的在畫布上構築著令人感到幸福溫暖的生活,也許可以勾起你過往的美好經驗與回憶。 我們可... 繼續 -
瑪莉·葵妮:有噪音時,我就無法看見
15 December 2022 - 7 January 2023 YIRI ARTS 西班牙藝術家瑪莉·葵妮Maru Quiñonero (Spanish, b. 1979)個展展名《有噪音時,我就無法看見。Con ruido, no veo.》擷取自詩人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Juan Ramón Jiménez)的詩集Ideología, 1897-1957 (Jimé... 繼續 -
中村太一:夢遊
10 November - 3 December 2022 BACK_Y 即使在我的夢中,我也會去散步。 我的畫常常像夢中的故事。 然而,它可能是你在生活中突然回憶起來的一種淡淡的懷舊之情,而不是試圖追踪你對夢想的記憶。 繼續
-
陳松志:盆栽
10 November - 3 December 2022 YIRI ARTS 伊日藝術計劃榮幸地宣布於2 022 年1 1 月1 0 日至1 2 月3日舉辦 「 陳松志個展:盆栽 」 。 本 次展覽 將 展示 陳松志 最 新 的 空間 裝置及 綜合媒材 作品, 呈現藝術家 在 材料 、 空間 及 觀念多 樣化 的 藝術實踐。 陳松志 的 作品 總是 相伴 著 優雅 和 頹敗 兩種不可分割的氣質 ,並 展現出一種 交錯徘徊 在精神 、 現實兩個世界之 間 的游移 。 藝術家慣... 繼續 -
喇叭吮:聖戰
22 September - 15 October 2022 YIRI ARTS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粉紅泡泡為人求,破桃開花蒼生救。 愛情缺少而渴望,渴望成希望,希望變信仰。我塑造了粉紅桃花眾神,任人付諸請求及膜拜,期望透過神像圖顯化成自身祈求的角色,詼諧漫畫式手法同時表現追求性與愛的粉紅人類的原始需求。以神像圖為起點,進一步把象徵性魔物及傳說的聖獸融入了具有神話寓意故事中,挪用及轉化成當代具烏托邦色彩的敘事性作品。 系列作品中反映的世界觀一直都不是提升到民粹的高... 繼續 -
侯辰璐:東方活血膏
22 September - 8 October 2022 BACK_Y 疫情仍然在繼續,探親計劃被無限擱置。 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總不能相安無事。一隻叫生薑的兔子因為一隻名叫拉力的狗的到來不得不流亡,這是一次疫情下人類亡故後物資的重新分配。 生薑捱過了23分鐘的公路旅行,後來卻因為啃噬了太多地板油漆致腸胃紊亂而亡。死前一周,她被強制灌下治療人類嬰兒消化功能紊亂的藥劑。她雙眼的生理構造為她在野外逃脫捕食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將現下周遭的恐懼以360度魚眼視角放大-被兩隻大手鉗... 繼續 -
不討喜:哭泣遊戲
22 September - 5 October 2022 BACK_Y 不討喜,出生於台北,大學主修產品設計。 早期專職平面暨插畫設計,經手專輯裝幀與海報視覺,包括韋禮安、熊寶貝、Japanese Breakfast、Bill Callahan。因一場意外雙腿受傷骨折,萌生陶藝創作念頭,於 2015 年開啟陶作生涯,並陸續參與 2021 鶯歌陶瓷博物館《偶然人間》特展、台北收藏交易中心《春季當代藝術沙龍展》《眼淚是珍珠》為其代表作品,表達了最直接的情緒出口 -- 眼淚... 繼續
-
張碩尹X許德彰計劃:那些僅剩的遺骸
22 September - 15 October 2022 YIRI ARTS 毛囊,皮脂腺,油脂,殘渣,皮屑,基質,汗液,纖維,毛髮角,斑禿,毛球,角化,硬蛋白,黑素顆粒,氨基酸,酸鹼值,鹽鍵,毳毛無髓質,結締組織,棘層,基地層,氣息,呼吸,溫度,蓬鬆,黏稠,聲波,赫茲,介質,縱波,頻率,波長,折射,干涉,繞射,速度向量,氣體常數,彈性模量,密度,回音,世界頭髮最長金氏紀錄是170公分,聲音傳播速度是每秒331公尺,健康人類的頭髮可以承受兩頭6噸重大象,1100分貝的聲音將... 繼續 -
石山哲也:AVATAARA
19 August - 10 September 2022 BACK_Y 人是以神的形象來造神,而在神話中神亦是以神的形象造人。我們其實也都不曾見過神,我們僅見過神降臨在這世上之後被人造出的化身。有史以來,世界各地誕生了各式各樣的神,人們在各式各樣的神中找尋著本質,找尋著那應該是相同且唯一的本質。 繼續 -
莫妮卡.蘇畢迭:Painting Through Drawing
19 August - 10 September 2022 YIRI ARTS Mònica Subidé個展Painting Through Drawing以紙本作品展現近年來對藝術家身分之於生命意義的回望。敘述在創作時拋開意識及方法,以達到無法克制而全然投入情感的狀態進行創作。並以對她而言有十分強烈連結的媒材,紙作為創作的載體,探索私密而直接的信念及情感,在混亂的思緒中藉紙本創作,踏上尋覓的路徑。 Mònica Subid&eac... 繼續 -
金.提爾:12 Thoughts
19 August - 10 September 2022 BACK_Y 金・提爾 (Guim Tió Zarraluk , 1987-)過往系列創作以解構時尚雜誌中名模五官肖像,處理五官臉部的風景,已轉向描繪地景的情感轉移多年。他以自然環境的模樣形塑人的的表情,呈現內心的風景。畫中的人臉是無名、身影渺小的,在繽紛多變的山巒及樹林的天地大美之間,文明社會下的煩惱都是微不足道的。舉凡政治、經濟、文明社會中牽動60億人口的所有變動,在浩瀚的大自然之前,都是渺茫... 繼續
-
謝榕蔚:東島與北海
19 August - 10 September 2022 YIRI ARTS 展覽名稱「東島與北海」延續自月光之東系列創作。追尋著月光走到世界盡頭。如果月光代表時間,地球與月球的距離為384,400公里,以光速每秒299,792.458公里的速度來計算,從月球反射太陽光到被我們看見,都代表著1.28秒的過去。 或許所謂的即刻,也是過去。在億萬分之一秒的距離,我們感受不到差異;就像是慢了1.28 秒的月光。日本小說家夏目漱石用月色的美譬喻對情感的真摯婉轉,這才是正面迎擊,真切... 繼續 -
陳聖文:彩虹橋
14 July - 6 August 2022 BACK_Y 檢視台灣許多地名的命名方式,大致可分為「水文和地形」、「自然和生態環境」及「原住民和外來語音譯」的大方向,也不難發現,不管是根據當地的居民背景、鄉野傳說或是生態樣貌,都追求著人文與自然共處的脈絡與期望。名字提供的不僅是對象的指涉,也是寄託希望與想像的載體。小從姓名大至地名,命名方法雖無法經由科學儀器剖析,卻承載了人類感性面無法被度量的情感,這樣的追求原因不勝枚舉。然而;現實往往因為生存面臨的選擇而... 繼續 -
寧文:性愛攝影師/AV導演/藝術家
14 July - 6 August 2022 YIRI ARTS 本展以寧文「性愛攝影師/AV導演/藝術家」的多重身份,發表作品:《性愛攝影師系列》、《素人AV面試系列》。 《性愛攝影師系列》以慾望為主體,收藏不同的慾望形狀,對象不限Gayle S. Rubin性等級制度中「好的性」至「壞的性」。並在透過影像傾聽赤裸關係與故事的同時,記錄高潮退去後擱淺的「性」遺照。 《素人AV面試系列》透過置換觀者的消費者/生產者身份,顯影出不同世代、地區、文化中的集體潛意識。... 繼續 -
耿怡文:土和星星
14 July - 6 August 2022 BACK_Y 我願化作土,滋養動物生長,他們身上的愛與光,猶如照亮我的星辰,皆成為柔軟的存在。 動物之於我,就像身體的延伸,靈魂的反覆,我能體會他們的情緒、身體的疼痛,在某個時刻,我們就像融為一體般密不可分,這是一種細膩的連結,卻帶著悲傷的影子,因為你知道無論如何,當動物活在人類的世界裡,他們便失去了部分說話的權利。 人類對動物總有過多的想像和期待,不管是網路上的可愛圖片,或是被過度解讀的行為舉止,人類只想看見... 繼續
-
蔡咅璟:三羽
14 July - 6 August 2022 YIRI ARTS 藝術家蔡咅璟近幾年來的作品主要以鳥類為題材創作,然而以鳥為題並非刻意所為,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是蔡咅璟更關注的核心本質,對他而言人身為動物不可能決然孤立於這個世界,但現今的世界人類發展出極其複雜的生存模式與動物的關係也變得極其複雜,在這樣的結構底下該如何去思考或者產生與動物之間例外的關係似乎有其必要性。 此次展出的三件作品中,主要的動物為: 大赤啄木、藍孔雀、山麻雀,剛好分別是野生動物、圈養動物、聚... 繼續 -
吳瑋庭:接觸面
9 June - 2 July 2022 BACK_Y 對生活的體察,有感而發,生活與建築形式之間存在許多脫節之處,在尋找明確的項目時,就像隨意行走在無「限」且自由的平面,無論是失重狀態,彼此依稀仍受著一絲引力的吸引。因此,從起身,行走,步伐時而輕、時而重、時而快、時而慢,重力使身體擁有了重量的數據,彼此接觸面更有著深刻感觸,所有的接觸也必定留下痕跡。 繼續 -
吳瑋庭:蕈菇狀的那一瞬間
9 June - 2 July 2022 BACK_Y 我們曾試著計算斜線面積?或陰影面積?如圖紙的圈限範圍內或外的提問,實際上也是計算著表面積的問題,當中更是在乎界限與邊界的內外關係。藝術家吳瑋庭將這個疑問帶入了空間,利用著現地出現的樑柱尺寸進行複製後,以固定斜度的方式並置於空間中,暗示著界限的產生是一個可變的視角與觀看的密度關係。 計畫中更與伊日生活的香氛,一日茶室芬芳複方精華與香氛機,利用香芬的噴霧經由嗅覺感知影響空間密度的大小,並將液態轉換過程... 繼續 -
威古納.瓦拉薩拉:旋轉木馬
9 June - 2 July 2022 YIRI ARTS 在旋轉木馬中Valasara 似乎正在打破一種繪畫即是具有明確界限或界限的畫布觀念。他採用了常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肖像畫(動物、人形、天使/小天使、聖母瑪利亞、耶穌、丘比特等),並在展覽空間的牆上任意的重製它們。這裡不會呈現原始或完整的文藝復興歷史敘述。但這些畫布作為媒材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中大家所熟悉的肖像畫,更讓我想起西方藝術經典,更具體地說:繪畫。在這裡藝術史中的標誌被連根拔起,變成了不同的東西... 繼續
-
孫培懋:原形畢露
9 June - 2 July 2022 YIRI ARTS 將展名稱取為「原形畢露」的原因是因為目前的創作手法是來自更為原始的自我。 有次我聽到佛經裡說到每個人都有一個「本來面目」,這讓我頓時有感而發:確實我們在生活中面對不同情境時都要啟動我們的演員能力,扮演好當時的那個角色。但其實那些角色卻與真實的自我天差地遠。作為創作者的我也不例外,在創作日常中也會將作品區分成哪些是給自己的,哪些又是給展覽的。倒不是說把畫得精緻的和美麗的留給自己,而是把羞於公開的真實... 繼續 -
LeeeeeeToy:地球國
7 - 28 May 2022 BACK_Y 歡迎來到 LeeeeeeToy的《地球國 Earthly Kingdom》! 這個奇特的世界閃耀著愛、歡樂和創造力,散發LeeeeeeToy作品獨有的超級彩虹光芒。 作品橫跨繪畫、雕塑和機械裝置,展現LeeeeeeToy天馬行空的多元媒材運用以及多層次的感官美學。以懷舊玩具作為出發點,配合別具心思的構想、精緻的手工、以及藝術家多年專研多元素媒體的經驗,LeeeeeeToy的藝術語言輕鬆調皮卻充滿著... 繼續 -
時永駿的玩具展: My Toys
7 - 28 May 2022 BACK_Y 時永駿多年來熱愛收藏的古董玩具和老物件,很多時候成為了畫作中的主角。超現實的場景中描繪著本身毫無關連的物件和事件相遇而引發的故事,充滿了奇妙的趣味和能量。 擅以現成物(玩具)、陶作、織品、家具等物件擬造出各種不同的「道具」,並投以人物參與其中實施示範操作,組織起場地空間與立體作品間的互動關係之後,再拍攝記錄下來進行繪畫的創作。於媒材上橫跨了立體雕塑、攝影、錄像、平面繪畫,以及最後呈現於展場的綜合裝... 繼續 -
楊子逸:內在聲音
7 - 28 May 2022 YIRI ARTS 虛擬的與真的似乎已是密不可分,感官的覺察也難以做為辨別真實的受器,我們似乎總被看見、聽見、摸到等等這許多外在的感受所左右著。什麼是真的?是藝術家楊子逸不斷想探索的問題,看(感受)到的不一定是表象的那個樣子,那我們為何而看(感受);我們又憑什麼看(感受)。 尚.布希亞 ( Jean Baudrillard ) 則提出了真實已不存在的論述,所有的事物以及真實已經被物質社會中的「擬仿物」所取代;物品與再... 繼續
-
黃啟佑:明月高懸
7 - 28 May 2022 YIRI ARTS 藝術家黃啟佑首次在台灣的個展以帶有詩性意向的題目「明月高懸」命名。乍見這個題目,總會直觀的設想,必然是和自然的感悟有關。儘管這是他一張同名的畫作,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端詳畫中的意象,俯拾其中的人物與景觀,就會有一種違和的感受,甚至與傳統山水詩境反差的現象產生。因此,我把他的繪畫稱作一種「歧異」(Uncanny)的私人風景,並在其中透過藏秘與揭示的繪畫過程,使面對未知客體的恐懼得以揭露,同時也以有趣怪異... 繼續 -
棰石憲蔵:青鳥
9 - 30 April 2022 BACK_Y 比利時作家莫里斯 ·梅特林克著作《青鳥》 (L'Oiseau Bleu, 1908) ,以青鳥貫穿故事,象徵人類對於幸福的永恆追求,幸福一詞的意涵是至高無上的美好,卻也暗喻了其多變且以捉摸的特質,然而即使如此卻也足以驅動我們以窮盡一生的努力去追求。亦同藝術於文明社會中存在的目的及功能,人類在歷史上對於藝術追尋,充分展現了對於探索未知的奧秘,體悟生命的意義,甚... 繼續 -
KINJO:Blind Gaze
9 - 30 April 2022 YIRI ARTS 日本藝術家 KINJO最廣為人知的one's eyes系列「半都市、半郊外」展覽,皆是在城市裡那些乾涸橋墩下或河川旁的牆壁上作畫。而這次的展覽「Blind Gaze」,空間是在一個密閉的地下室空間,沒有城市建物或河川或人群。KINJO使用紙箱做了一個燈光裝置,希望營造出一種在密閉空間內被作品集中注目的觀展體驗,轉換繪畫/觀者的主被動關係。 KINJO表示:「從小就相當在意別人的目光或視線,所以當我... 繼續 -
虹の彼方
9 - 30 April 2022 YIRI ARTS 「虹の彼方」為台灣伊日藝術計劃與日本小山登美夫畫廊共同策劃之展覽,展出福井篤、名知聡子、大野智史、福永大介與佐藤翠五位日本藝術家,以及台灣藝術群體「讓豬仔飛」的何彥諺、林盈潔、許庭甄、王煜松、湯雅雯、蔡宗勳與魏柏任七位藝術家的作品。「虹」是在背對陽光時,因水氣與折射角度而產生的氣象光學現象,因位處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彩虹是由不同的水滴構成,無法判斷升起的這裡與落下的那裡,這個高懸著且連結兩端的通道... 繼續
-
蘿拉・琳伯格:Dragon and His Tale
5 - 26 March 2022 YIRI ARTS 觀看蘿拉・琳伯格(Laura Limbourg,b.1996)的繪畫,就像參加一場在東南亞海邊舉辦的唐人街蒸汽波(註1)派對,裸露青春胴體的女子們在濕熱的環境裡脫妝,自顧自地擺起姿勢,對觀者的打量蠻不在乎。在派對裡,抱著錦鯉三點不露的男童,入定於靜物與風景的世界中,並與我們對望。 這場派對並非全然是興奮與歡樂的。直到我們走進之後,才會注意到形象浸染於麻布內的張力。藝術家選用了強烈的對比色,以透薄的... 繼續 -
許懿婷:擲地
5 - 26 March 2022 YIRI ARTS 1992年出生於台灣台北於2019年初至布拉格藝術學院交換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士班曾獲2021年 MOD金片子『蹲點‧台灣』紀錄片新秀首獎、宜蘭獎優選、 2020年臺北美術獎優選、2020台新藝術獎提名、新樂園第十屆新秀 、 2019年度創作卓越獎、入選第十七屆桃創獎。 長期關注藝術場域、都市形貌、社會體制當中權力的運作,圍繞在權力結構的邊界... 繼續 -
狗臉的歲月
5 - 26 March 2022 BACK_Y BACK_Y首檔聯展主題《狗臉的歲月》,以1985年瑞典電影狗臉歲月中男孩英瑪成長故事為延伸,探討兒童在經歷成長之際面對現實所呈現的種種樣貌,以及兒童憧憬長大成人的到來,但卻在成年後又渴望回到童年的矛盾心境。「童年」與「成年」在人生歲月中各自佔有甚麼樣的一席之地,讓人嚮往卻又在發生後想脫離? 是否身處於某個人生階段時,就會在過往或未來看到其表面上自我投射的渴望,卻忽略了表面下相對的無奈。《狗臉的歲... 繼續 -
平子雄一:Fallen Leaves
5 - 26 March 2022 BACK_Y 藝術家就像是自然童話的守護者,在他畫筆下的大自然、森林樹木、花朵種子、動物昆蟲、人類樹人,共組成一個個富含故事性的畫面,吸引我們走入通往森林自然的道路,開始反思人類、植物、大自然三者之間的相處模式。 平子雄一「植物系列」作品的出發點,始於他在英國留學時的生活經驗,在倫敦當地十分盛行人造庭園的風氣,從公園、博物館、美術館、住家陽台等皆有著經由人工精心整治過的綠地植栽。平子有感於當地都市人對於這些「人... 繼續
-
醜
27 January - 26 February 2022 YIRI ARTS 伊日藝術計劃的年度主題策展《醜 UGLY》邀八位海內外藝術家共同參與展出。探討醜在當代意味著何種層面之真實意義,而當代青年在面對真實世界所擁有的共同特質是什麼?我們期待能在這些藝術家的作品中找到這世代的共同出口。這檔展覽並不是要重新組構美、醜間的對立關係,或是探究哲學意義上的醜。而是深入探討為什麼這些80後藝術家的繪畫可以千變萬化,同時卻也著迷於非傳統美學的質地,共同思考屬於當代的「醜水」。 這些... 繼續 -
謝佑承:自然序列
24 December 2021 - 19 February 2022 YIRI ARTS 「……,當人拼命想要完成生命或自然的存在性實體表達的時候,最後我們所完成的,並不是實體,而是表達的方法性的形式本身,亦即表達的窮盡方式。……」-《尋找山中的塞尚》 第一張數位照片,透過編碼再現了嬰兒的容顏。它以序列的編碼秩序、還原人們所見的影像,也同時精準地切割時間與光線。由數字所組成的像素,解構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的界線,沒有透視、沒有遠近景深... 繼續 -
張君懿:伊日馬場
23 December 2021 - 23 January 2022 YIRI ARTS 「有一天,我夢見自己變成一個向量人。」 旋轉、搖晃、奔跑……,向量天地裡,黑馬過隙、來回奔走於一時之間;仰賴代碼與指令生成的馬匹,彷彿豢養於網頁四方框景裡,在保有特定數位身份的同時,依循自身內在的運動規律,等待自此持存的「馬群照料所」中重返現實。 「伊日馬場」取材於旋轉木馬音樂盒、英國攝影師埃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連續攝影...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