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懿婷:擲地

5 - 26 March 2022 YIRI ARTS
1992年出生於台灣台北於2019年初至布拉格藝術學院交換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學士班曾獲2021年 MOD金片子『蹲點‧台灣』紀錄片新秀首獎、宜蘭獎優選、 2020年臺北美術獎優選、2020台新藝術獎提名、新樂園第十屆新秀 、 2019年度創作卓越獎、入選第十七屆桃創獎。 長期關注藝術場域、都市形貌、社會體制當中權力的運作,圍繞在權力結構的邊界探索。呈現媒介包括文件、裝置、錄像與行為。

近年創作以『飄浮身體』為核心,發展圍繞在權力結構『邊界』的探索 ,位處中心與邊陲的交界對抗、挑撥、質疑中心體制,以置身圈外的局內人對所處架構進行檢視與挑戰,以行為連結邊界內外,透過『飄浮的身體』調度時空場域,以空間比擬、場所重疊、位置隱喻等方式動搖無所不在的權力結構,混淆現實邊界規則。 體制無所遁形,她將作品做為中性表述,試圖描繪出更具開放性與廣闊度的視野。

 擲地-許懿婷個展包含天臺的現地行為與地下室的展覽,回顧始於2014年的《飄浮身體》系列行為,以行為介入討論藝術場域、都市形貌、社會體制當中權力的運作,並針對近期發表作品《上牆》(Up the Wall, 2020)的行為事件再延伸創作,使用具體物件包括:圖像、文件、裝置、現成物等,圍繞出行為事件的樣貌,嘗試處理『身體缺席』的空間問題。

行為之前,追溯「飄浮身體」系列行為之前的創作動機,來自個人面對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這套看似溫和卻瀰漫神秘暴力的社會調控工具,我以短文、詩篇與繪畫記錄對社會機制的觀察。透過《擲地-許懿婷個展》,試圖整理「身體為何而動」的源頭,彙整繪畫與詩篇作品,整理創作者生命當中所面臨的『機制』。

行為之後,使用近期作品《上牆》(Up the Wall, 2020)發展《行為之後-軌跡》系列,針對身體消失之後的現場進行再創作,透過物件與裝置描繪行為身體的幽魂,諸如:果殼、足跡、氣味、服裝、繩索、椅子等,嘗試以剩餘物、使用物件著手,重新審視行為物件的語彙,以倒敘方式再次書寫行為作品。

行為之時,每周一次發生於天臺,順著建築物體型發展現地行為製作,別於過往《飄浮身體》系列的姿態,從先發制人轉換為蟄伏待時,安排行為者於俯仰之間,成為引起事件的中介,引來他者在遠觀、上升、近探的過程中,旁觀、掛心、介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