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聖文參與《移地行動 — XOXO 我們與自然的距離》
Museum 2022年10月8日 - 12月6日新北市美術館啟動「移地行動 NTCAM On the Move」系列計畫 《XOXO 我們與自然的距離》邀請邱承宏、陳聖文;陳淑燕、陳科廷;莊志維、法咪咪,感受地方和歷史的流轉,以創作演繹生態循環、環境永續、記憶地景、城市記憶和社群媒體等議題。 與「435聚落藝術家年度特展」串聯,由Empty Art Collective、十一百造設計、大橋頭藝術工作室、王怡婷、不廢跨村工作室、近藤悟、盂施甫、廖昭豪、謝懷賢、騆瑜等藝術團隊,以創作呼應對自然生態、環境議題的討論,為即將開館的新北市立美術館,開拓寬廣深遠的美學視野,構築多重管道的藝術體驗。 - 展區一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海關碼頭 B棟倉庫|週一至週日09:30 - 19:30 戶外園區|全天開放 休館日|11.7(一)、12.5(一) 參展藝術家|邱承宏、陳聖文、陳淑燕、陳科廷 展區二 板橋435藝文特區 室內場館|週一至週五09:00 - 17:00/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09:00 - 18:00 戶外園區|06:00...繼續 -
藝術家訪談《新日常:陳聖文》
Interview 2021年9月8日「我只是將我體驗到的、感動的,「縫」給你們看而已。」—陳聖文 藝術使我們能夠審視作為人類的意義、使我們能夠跨距離的交流、使我們團結在一起。 2020年至今,我們面臨著全球疫情危機。另一個角度而言,自由的限制或許能成為藝術的再進化。這次,我們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進行訪談,聊聊他們的「新日常」。 Q. Hi 聖文,此時此刻你正在想什麼? S. 現在時間剛過凌晨,洗完澡躺在床上,思索著自己接下來這半年該何去何從(太會偷摸)。 Q. 你上次看電影時哭是什麼時候? S. 去年孤味上映時,碰巧遇到奶奶逝世。 同樣在去年,當大家在家裡圍爐團聚時,我們在殯儀館籌備爺爺的後事。 當時奶奶也已久病不良於行,在家人攙扶下為爺爺拈香的畫面,佝僂的背影、蹣跚的腳步,與電影畫面如出一徹。 瞬間像是水杯被倒進了一缸水,滿溢的情緒讓我在回程路上哽咽不已。 說不上此生最難過,但至少是目前哭得最無法自拔的一次。 Q. 你認為自己最浪漫的部份是什麼? S. 從來不覺得自己浪漫欸。 但如果廣義解釋浪漫的定義,我覺得自己很渺小,但夢想著擁抱山海給予的所有可能,然後再投以不成比例的成本,嘗試回饋些什麼吧。 Q. 一直以來你的作品都是環繞在台灣特有生物與環境議題,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此議題?這些是如何成為你作品中的核心? S. 真的回溯起源是6年前認識淨愛高山他們之後,但至於為什麼是台灣的生物與環境,只要是自認出身就是這塊島嶼一份子的人,應該都不難理解吧哈哈哈。...繼續 -
天臺年度計劃《屋頂上的騎兵》
Project 2021年1月28日 - 2022年1月28日一個出身貴族的義大利革命青年,因為企圖暴動失敗,被奧地利秘密警察組織追殺,一路躲避到了普羅旺斯。沒想到,當地爆發了嚴重的霍亂,一個村莊蔓延到另一個村莊,滿目瘡痍、屍橫遍野。封城、隔離、人心惶惶、自生自滅。被懷疑下毒的男主角,在當地居民失去理智的瘋狂追捕下,倉惶狼狽地躲上了建築物的屋頂。然後,他遇見了一隻流浪的貓、也遇見了故事裡的女主角⋯⋯⋯⋯ 這是法國作家尚·吉歐諾的小說作品;1995年,曾經改編拍攝成電影;也是我們2021年度天台空間的策展主題。 就像翻閱一本小說,必須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慢慢閱讀;也像是拼圖遊戲,直到每一塊都出現,畫面才會完整。 這個展覽裡的作品,將會一件一件地,出現在這座天台上。 展出藝術家與作品 王煜松 《 一層層-丘陵,集散地,漁網,魚貨,鳥,港口》 李承亮《月球太空計劃》 蕭有志《自由小屋》 陳聖文《 十米外的自由》 謝佑承《裁判椅》 菲力斯.布魯姆《 Horses Talk: Dii, Hai, O and other horse words》 許懿婷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