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ipei:第二基地-藝術基因庫

YIRI ARTS, 16 - 25 October 2021 
聖經中的諾亞方舟乘載了動植物以及人類,在當代我們擁有斯瓦爾巴德島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然而藝術在文明的方舟內卻時常缺席,在這個展區我們將試圖呈現藝術的各種可能性與樣貌。

_

基地 
在地球46億年間的壽命裡,生物經歷了無數次毀滅與重生。假使人類的滅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與週期,而藝術往往成為了歷史危機下的犧牲品,那麼藝術是否擁有基因庫般的保障呢?電影《人類之子》中,藝術品的流亡很可能便是我們最具象的未來。
人類文明之初,藝術就常作為預言或知識之載體,此傳統於現今當代藝術上也是顯而易見。我們想像著過去人們總將時代焦慮投射於創作,並將想像儲存於現實世界中,也因此創造了被視為對未來的預測。藝術家透過不同的藝術語法傳遞未來的可能性,為末世到臨前的人類打上預防針。如果「預言」常以藝術的形式出現,在毀滅之後,或許能為後世提供破碎的拼圖,重回文明波峰。

2021臺北藝術博覽會,伊日藝術計劃引用了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科幻著作《基地》。艾西莫夫在小說中預見了人類悲慘的未來,在銀河邊緣建立基地編寫歷史文明的百科全書,目地是希望透過知識的保存來縮短世界崩壞後的黑暗時代。當今疫情下的人類直面了各種掙扎,地球也同時面臨艱難,然而藝術的種子又該何以處理?同時,如果黑暗必將來臨,我們該為此準備到什麼程度?又該多做些什麼?

這次,伊日藝術計劃提出三道子題、於三個場域中分別呈現,以藝術為主體之「基地」作對話,我們將試圖想像末日來臨之際,《基地》內藝術的存在與可能性。

_

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承載動植物及人類,在當代藝術範疇,藝廊則蘊藏豐富藝術資料,以此呼應「藝術基因庫」場 域概念,透過藝術沙龍展出形式呈現作品多樣性。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擅長以繪畫及雕塑,打造獨特「小樹人」 角色形象,傳達各式隱喻與象徵意義,探討人類與自然的共存共生,觸發觀者對環境議題進一步反思。

參展藝術家|
卡琳娜・荷比揚 Karina Akopyan
黃沛涵 Peihang Benoit
路易斯.凱伊戴 Luís Carita
張碩尹 Chang Ting-Tong
陳為榛 Chen Wei-Chen
陳佑而 Chen Yu-Erh
邱懷萱 Chiu Huai-Hsuan
東妮・哈莫爾 Toni Hamel
蓮輪友子 Hasuwa Tomoko
平子雄一 Hirako Yuichi
侯辰璐 Hou Chen-Lu
漢娜・伊淇 Hanna Ilczyszyn
哈洛德・林克 Harold Linker
蕭聖健 Hsiao Sheng-Chien
石山哲也 IShiyama Tetsuya
賴威宇 Lai Wei-Yu
蘿拉・琳伯格 Laura Limbourg
瑪莉.葵妮 Maru Quiñonero
中屋敷智生 Nakayashiki Tomonari
王鴻川 Ong Hong-Chuan
盧亞・里維拉 Lua Rivera Figueroa
時永駿 Shih Yung-Chun
島田奏 Shimada So
新藤杏子 Shindo Kyoko
塞維.索拉 Xevi Solà Serra
楊・紹馬爾 Jan Soumar
莫妮卡・蘇畢迭 Mònica Subidé
丹尼爾・蘇維勒斯 Daniel Sueiras Fanjul
孫培懋 Sun Pei-Mao
王冠蓁 Wang Guan-Jhen
袁心元 Yuan Hsin-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