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t
-
不討喜:悲劇演員
2025年4月24日 - 5月17日 BACK_Y 舞台,是人類情感與敘事的場域,悲劇在其中無限循環。它滲透於生活的縫隙,在日常的荒誕與現實的無奈之間悄然發酵。 本次展覽 ⟪ 悲劇演員⟫ ,探討個體面對無以名狀的戲碼,在真實與虛假之間層層扮演。舞台上的角色傾盡全力詮釋悲劇,而我們,何嘗不是現實中也參與了演出,苦中做樂,履行著命運的安排? 戲劇的荒謬,亦是生活的縮影。 或許,我們都曾是那個落選的套圈娃娃,被遺忘在遊戲的邊界;或是那對互相依偎於莫比烏斯... 繼續 -
邱君婷:靈魂地景
2025年4月24日 - 5月17日 BACK_Y 本次展覽「靈魂地景」呈現台灣藝術家邱君婷對一連串對生命的探問,並透過多媒材受法來拓展敘事的可能性。 藝術家邱君婷延續了在創作中始終關注於生命的流動、存在的本質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並以探索者的 視角描繪出大地萬物的懷抱與庇護,生命在其中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在形式上通過意象交錯、模糊邊界,形成開放性的象徵語言與敘事結構,原有的故事被擴展, 產生新的意涵,使作品成為劇場般的舞台,邀請觀者進入一場精神性的... 繼續 -
陳松志近作展
2025年4月24日 - 5月17日 YIRI ARTS 伊日藝術計劃將於2025 年4 月24 日至5 月17 日舉辦臺灣藝術家《陳松志近作展》,呈現其以回收木料為創作素材的代表性系列新作。 陳松志擅長運用平凡的媒材,探討無常、脆弱與時間流逝等主題。他的作品以靜謐而簡約的質感與物理形態,構築出深具個人語彙的造型美學。在《微弱的美感#TPE 系列》中,木材表面的裂隙、斑駁,既是自然的痕跡,也是時間流轉的印記。每一塊木材都反映了歲月洗禮後微弱卻珍貴的美感,... 繼續 -
Raffael Bader: Traverse Heights Right to the Edges
2025年4月24日 - 5月17日 YIRI ARTS 拉斐爾.巴德在繪畫中探索的邊界意味著什麼? 文|陳晞 德國萊比錫藝術家拉斐爾.巴德(Raffael Bader, b.1987)在他於臺灣的首次個展「Traverse Heights Right to the Edges(中譯「穿越高地直至邊緣」)」展示近期的十多幅作品之間,呈現了一系列在臺灣鮮以見得的用色、空間感、筆觸與層次。有部分作品殘留著典型的構圖想法,另一部分則試著將顏料與色彩的不同邊界,... 繼續
-
釜本幸治:碎片式的記錄
2025年3月20日 - 4月12日 BACK_Y 本次展覽呈現日本藝術家釜本幸治(Koji Kamamoto)運用傳統金屬加工技法創作的「繪畫式雕塑」系列作品。他不使用塗料著色,而是透過金屬本身的色彩進行表現,使作品游走於雕塑與繪畫之間,展現獨特的視覺語彙。 釜本幸治的創作題材涵蓋具象形體,如人體與馬,以及水、火焰、煙霧等無固定形態、持續變化的元素。他試圖模糊恆常與變動的界線,並以「時代之中漂浮的、曖昧而不確定的生命」為核心主題,探索存在的流動性... 繼續 -
猪瀬直哉:Metronome
2025年3月20日 - 4月12日 BACK_Y 本次展覽「Metronome」呈現日本藝術家猪瀬直哉(Naoya Inose)對「時間」的探討。在我們的世界中,時間以線性的方式流逝,人類的存在軸線也隨之延展。 展覽首先帶領觀者進入《Into the Metronome》,這件作品靈感來自《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洞穴。然而,這個場景卻帶有某種神秘感,投射出一個彷彿「非現實」的世界。步入洞穴,奇異的景象映入眼簾,引領觀者踏上一段被時間束縛的旅程。這個... 繼續 -
王俊杰:「小」不滿
2025年3月20日 - 4月12日 YIRI ARTS 「躺在粉紅的沙發上,透過網路看著世界各地的事件,時不時跳出色情廣告,外面鄰居放養的狗在狂吠,牠們見人就咬,急馳而來的救護車載走被車撞的人」 生活似乎被一層粉紅色的模糊關係籠罩,不上不下的,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中,這種模糊的關係讓人們對矛盾與不滿,選擇視而不見,人們習慣於不說破,在這份集體性的包容下,個體只能妥協,不滿被逐漸壓縮得渺小,甚至不值一提,這種隱忍的態度,形塑了表面的和諧。 小不滿的「小」... 繼續 -
Soh Souen Solo Exhibition
2025年3月20日 - 4月12日 YIRI ARTS 日本藝術家Soh Souen 將於2025年3月20日至4月12日舉辦其在台灣的首次大型個展「Soh Souen:Sometimes you hurt. Sometimes you get hurt. Yet still you keep looking for a tend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world.」。展覽期間,藝術家將於3月20日至22日下午2點至7點,於現... 繼續
-
Evi Pangestu:Overthinking Squares
2025年2月15日 - 3月8日 YIRI ARTS 文/ Gumilar Ganjar Evi Pangestu 重新定義了方形,將它從純粹的幾何結構,轉變為一個關於控制、公平與反叛的場域。在她的《Structure Control》 系列作品中,作品如《Forced Interaction》 和《Overthinking Squares》 透過方形的構建、解構與重構,呈現出一個螺旋式的過程。現代進步通常追求快速向前發展,而傳統的價值則強調穩定與循... 繼續 -
安娜.馬爾塔:菜單
2025年2月15日 - 3月8日 YIRI ARTS 在葡萄牙,藝術家的家鄉,一頓飯不僅僅是關於食物。它關乎分享,不僅是滿足基本的進食需求,更是將我們的一部分與他人分享。延續這個概念,本次展覽的佈局如同一場宴會的菜單— 由藝術家所創作,也為藝術家而設。我們作為受邀的觀者,在這場視覺的饗宴中感受其中的滋味,或許離開時,能「外帶」屬於自己的體會與意義。 - 安娜· 馬爾塔(Ana Malta ),1996 年生於里斯本,2018... 繼續 -
軌道:謝榕蔚
2025年2月15日 - 3月8日 BACK_Y 空間的理解方式可以因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西方的空間觀點傾向將空間視為非物質的、負形的存在;相對地,東亞的空間概念則以「間」為核心,將空間理解為物體與事件之間的間歇,而非僅限於室內與室外的分類界定。 在「間」的視角下,軌道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觀看方式,使我們得以脫離傳統對物質與物質之間關係的理解,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觀察兩側的景象,轉而關注更廣泛的空間經驗。此次展覽中,藝術家運用繪畫、光線雕塑與空間裝置作為... 繼續 -
藍仲軒:晴空亂流
2024年12月26日 - 2025年1月24日 BACK_Y 「晴空亂流(Clear-air turbulence,簡稱CAT )」是晴空中無法以肉眼或儀器偵測到的不穩定亂流,其強度與發生機率隨著氣候變遷加劇,且經常影響飛行安全。借用該天氣現象的隱形與危險,藍仲軒個展《晴空亂流》以攝影、裝置、現成物及現成影像回應當代世界,透過冷調的手法呈現民航機擊落事件,使擊落事件隱身在飛行及旅遊經驗之中,如晴空亂流般存在威脅卻無法被看見。 〈晴空亂流〉(2024)在地面上... 繼續
-
耿傑生:回到自然捲
2024年12月26日 - 2025年1月25日 YIRI ARTS 一塊木板和一株植物的差別是什麼?藝術家耿傑生將它們放上時間軸重新看待,視其為同一種物質,但分屬無生命和有生命的兩端,是否可讓線性的時間軸產生擾動,使物質回歸自然性狀態? 從木板到植物的過程,雕刻成一株植物似乎只能滿足形象的輪廓,如果說材料本身就是它原來的身體,透過將木板鉋木頭成薄片,逆向地將它一層層生長出的身體分割,對藝術家來說,這像是對生命時間序的拆解,形成片的時間序獲得了挪動的空間,木板也得以... 繼續 -
人類與動植物關係學
2024年12月26日 - 2025年1月25日 YIRI ARTS 本展覽《人類與動植物關係學》匯聚了五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台灣藝術家蔡咅璟、陳聖文與林冠吟,中國藝術家黃啟佑以及印尼藝術家M. Irfan ,通過繪畫、織品、攝影與錄像等不同媒介,從多角度審視我們如何與自然世界互動、影響並共生。 蔡咅璟的作品〈標本攝影術〉聚焦於台灣戰後博物館標本的遺失與荒廢。他試圖通過非科學的方式,與這些曾經屬於帝國和科學體系的標本對話,讓它們在現代化進程中重拾自我,...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