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 Basel Hong Kong 2024
陳松志 26 - 30 March 2024在2024年的香港巴塞爾(Booth 3D22),伊日藝術計劃提出臺灣藝術家陳松志個展。此展覽匯聚了三組不同向度的系列代表作品--〈倒裝的語句〉、〈微弱的美感〉與〈別境〉,呈現藝術家獨特且具文學特質的創作手法,從而揭露那潛伏於日常經驗中、不易察覺卻支配了人們意識和知覺的內在關係。 陳松志(CHEN SUNG-CHIH, 1978-)為台灣空間與觀念的代表性藝術家,擅長將富有集體記憶之現成物,透過破壞、掀開、翻轉等手法抽離物件原有的日常面貌,於空間中留下單純的物性。刻意的鋪陳與組合,使觀眾面對的造型裝置轉化為非尋常、難以定義的空間,並以赤裸的感官知覺進行閱讀。繼續 -
Art Jakarta 2023
陳松志、陳為榛、吳家昀、林羽龍、Ella Wijt、Evi Pangestu、Meliantha Muliawan、M. Irfan 17 - 19 November 2023YIRI ARTS is pleased to present a group exhibition of international artists from Indonesia, China, and Taiwan at Art Jakarta 2023. Artists includes Chen Sung-Chih,...繼續 -
Art Taipei:第一基地-末日預言
陳松志, 陳雲, 邱承宏, 邱懷萱, 平子雄一, 江孟禧, KINJO, 賴威宇, 蘿拉・琳伯格, 林宜姵, 王鴻川, 時永駿, 丹尼爾.蘇維勒斯, 威古納.瓦拉薩拉, 王煜松, 吳敏興 22 - 25 October 2021藝術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未來可能性集合、為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互聯繫的渠道。如果說藝術的存在就好似疫苗中的病毒攻擊並產生抗原,或許人類社有機會獲此並得以抵抗未來滅亡的必然。 _ 基地 在地球46億年間的壽命裡,生物經歷了無數次毀滅與重生。假使人類的滅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與週期,而藝術往往成為了歷史危機下的犧牲品,那麼藝術是否擁有基因庫般的保障呢?電影《人類之子》中,藝術品的流亡很可能便是我們最具象的未來。 人類文明之初,藝術就常作為預言或知識之載體,此傳統於現今當代藝術上也是顯而易見。我們想像著過去人們總將時代焦慮投射於創作,並將想像儲存於現實世界中,也因此創造了被視為對未來的預測。藝術家透過不同的藝術語法傳遞未來的可能性,為末世到臨前的人類打上預防針。如果「預言」常以藝術的形式出現,在毀滅之後,或許能為後世提供破碎的拼圖,重回文明波峰。 2021臺北藝術博覽會,伊日藝術計劃引用了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科幻著作《基地》。艾西莫夫在小說中預見了人類悲慘的未來,在銀河邊緣建立基地編寫歷史文明的百科全書,目地是希望透過知識的保存來縮短世界崩壞後的黑暗時代。當今疫情下的人類直面了各種掙扎,地球也同時面臨艱難,然而藝術的種子又該何以處理?同時,如果黑暗必將來臨,我們該為此準備到什麼程度?又該多做些什麼? 這次,伊日藝術計劃提出三道子題、於三個場域中分別呈現,以藝術為主體之「基地」作對話,我們將試圖想像末日來臨之際,《基地》內藝術的存在與可能性。 參展藝術家| 陳松志 Chen Sung-Chih 陳雲 Chen Yun 邱承宏 Chiu Chen-Hung 邱懷萱 Chiu Huai-Hsuan 平子雄一 Hirako Yuichi...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