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判斷雕塑何時算完成的唯一標準。它必須活靈活現,用自己的眼睛看著我。」
—— 馬蒂亞斯.加爾夫 MATTHIAS GARFF
-
《 IN FOCUS》深入探索德國藝術家馬蒂亞斯.加爾夫(MATTHIAS GARFF)的創作歷程、啟發靈感以及受到的各種影響。 透過線上策展的持續互動,為全球收藏家提供獨家的當代藝術品。
-
「小時候,很多時間我都在大自然裡度過。我們有一個大花園,我會收集蝸牛,為蒼蠅蓋小房子,曾經我夢想成為一名生態電影製作人,對大自然和動物的興趣很早就在我心中。 」
-
「在學習藝術期間,我重拾了那份孩子般對自然的熱愛,我從周遭環境中能觀察到的特定物種開始著手創造動物形象,自此開啟了不斷發現新事物的學習過程。
在我的工作室裡,動物們成為了主角,牠們有著不同的性格,我能夠將牠們相互連結起來,透過這種遊戲,我與大自然的關係產生了變化。」
-
Photo by Rosina Pencheva
「今天,當我在大自然中遇到真正的動物時,就像遇到老朋友一樣,現實與想像的界線變得模糊,我覺得這種強調自然的方式十分令人興奮,也非常重要。」
-
「我對鳥類的熱愛源自我的祖父,他住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他喜歡觀察和描繪他花園裡的鳥,我們經常在書信和詩歌中談論他的鳥。
在一次拜訪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花園裡,並製作了一部關於不同鳥類的短片。為了拿到藝術學校的畢業證書,我決定再現這些阿根廷鳥兒,創作出高達三公尺的雕塑作品,材料都來自學校的大型垃圾桶,一切就這樣開始了。」 -
「我發現鳥類是如此令人興奮,因為牠們和我們人類一樣,用兩條腿站立,並且有如此多不同的形狀和特徵。」
-
Photo by Daniel Muller
「我喜歡同時發想幾個動物形象,牠們的形態會相互影響,讓我也更容易塑造出牠們各自的性格。在一個群體中,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角色,就像社會結構一樣。
例如:具主導性格的動物顯得有攻擊性,有些動物比較害羞,有的則像望著空氣出神的迷濛歌手。這些差異也反映在材料和顏色的選擇上,我的目標是展示一個強調多樣性的光譜,在我的昆蟲箱中,你也能看到這種對多樣性的追求。」
-
-
馬蒂亞斯.加爾夫
Insect case, July XV, 2023Found objects
30 × 40 × 4 cm
-
-
「我喜歡使用拾得物和日常用品,在跳蚤市場或大型垃圾中尋覓它們,物件中也有許多是從朋友那裡得到的禮物,帶有故事和生命痕跡的物品總是讓我特別興奮,為我的雕塑作品注入活生生的靈魂。」
-
Photo by Claudia Weidemann
「萊比錫是一座大城市,這裡有很多公園和老工業區,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棕地,也就是城市中廢棄的產業用地。
遺憾的是,這些地方越來越少了,因為近年來有很多建設和再開發。棕地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地方,在那裡你可以遇到很多動物,比如兔子或狐狸;在那裡,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正在收復失土,將建築物覆蓋過去。」
-
「我的作品有許多層次,第一眼你看到的是動物,第二眼會注意到組成牠的材質,這種感官體驗會讓人思考我們與自然的關係,以及我們對資源的使用方式,我想讓觀者對他所處的環境更加地敏感,在每個花園裡都能發現許多驚奇。」
-
-
「我還喜歡讓觀眾看到比真人更大的形象,尤其喜歡當它們超過兩公尺、比我還高時,將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觀感,動物看起來不那麽可愛了,你會更嚴肅地看待牠們。」
-
「我判斷雕塑何時算完成的唯一標準。它必須活靈活現,用自己的眼睛看著我。」
-
瑞士裔德國藝術家馬蒂亞斯·加爾夫(b.1986),他擅長以塑膠與金屬的拾得物(Found object)與日常物品,組裝成造型語彙饒富趣意的複合媒材雕塑。看似幽默的組裝手法,蘊含著藝術家對於自然生物的熱愛,然而在作品的標本展陳形式裡,卻又有著以永不消逝的文明棄物,紀念不聞鳥鳴、無法復返之生命的意味。加夫自得樂斯登造形藝術學院大師班畢業之後開始活躍於歐陸,並有德國聯邦藝術收藏館、新布蘭登堡美術館、萊比錫造形藝術博物館、荷蘭德倫特博物館等多所機構收藏,更曾為2021年開館的柏林猶太博物館兒童世界(AHONA)製作大型公共裝置藝術。
-
Available to buy
In Focus:Matthias Garff
Past viewing_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