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味道、氣味、色彩等…是存在於意識當中的。
因此,若沒有一個活體存在,那麼這些特質也不復存在“ ——Galileo
藝術家在人類的文化發展史上起到觀察者與紀錄者的作用,有多少迥異的時空個體就有多少不同的思想背景。創作主題自崇高的宗教偶像、貴族的觥籌酣宴、到平民的日常生活,藝術家們透過不同的目光落點記錄下不同的文化事件。
隨著時代的變化,記憶的載體也似乎越來越便捷,人們對一件事物一個人的思念,從雕刻的石像、繪製的圖畫、家庭的相冊,直到現在手機裡的數位照片,紀錄的方式及回顧的手段似是變得更加細小但寫實精緻,而關乎於情緒的引子,似乎仍介乎於最模糊不清的那些回憶之中。
藝術家張凱鈞的系列作品「Des lumières lointaines se répètent sur l'esprit(遙遠的光在腦海中重演)」,在視覺上呈現出光線穿透過玻璃後產生類似稜鏡效果的眩光犄角,但在創作的情緒跟理念、甚至是系列名稱所提出的暗示當中,張凱鈞所歸納統整的「具象」視覺實是詮釋著「抽象」的情緒以及心理層面的記憶。就像他2020的新系列「Yeux fermés pour voir(闔眼而視)」的創作理念,在視覺層面上取材自液晶螢幕關閉後短暫滲出的殘光,但在意識層面上,張凱鈞想要呈現給觀者的,更多是屬於那些所有人都互通、卻並不相同的人生經驗,以及主觀的記憶。
藝術家張君懿這次出展的錄像作品「FAIRY’S LAKE」圍繞在「時間」的主軸上,地點是在楓丹白露森林的《仙女湖》旁拍攝的,畫面鏡頭觀察著一個小女孩自己玩著捉迷藏,時而繞著大樹旋轉,時而趴在樹上數數。在森林裡奔跑的小女孩趴到樹上去了,但在湖面中的小女孩則是遲遲的才剛跑了過去,又或小女孩趴在樹上的姿態已經靜止下來,但身旁的樹葉及湖面中的漣漪,仍隨著時間持續的飄動著。「現實/地面」上的時間似乎與「虛幻/湖面」裡的時間錯開了,張君懿透過定點鏡頭的畫面同時建構出停滯的時間與流淌的時間,思索時間的多重向度。
這次的展名「群山淡影」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在1982年出版的小說名。故事的主人公「悅子」在戰後從日本移民到英國,劇情環繞著前行的「當下」與回憶中的「過去」。在女兒妮基眼裡的「現實」似乎與母親悅子記憶中的「現實」不斷產生著衝突,讀者也無法輕易從中判斷出筆者所意欲呈現的真實或者虛幻,交錯的事件是攤在讀者面前的,但如何解讀則需透過個人的喜好及當下的心境。就像這次以「時間、記憶」作為命題的展覽,藝術家們透過自己的視點,透過新媒體舊媒體的不同素材,在自己的腦中描繪出屬於自己、也屬於他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