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志近作展

2025年4月24日 - 5月17日 YIRI ARTS
伊日藝術計劃將於2025424日至517日舉辦臺灣藝術家《陳松志近作展》,呈現其以回收木料為創作素材的代表性系列新作。
 
陳松志擅長運用平凡的媒材,探討無常、脆弱與時間流逝等主題。他的作品以靜謐而簡約的質感與物理形態,構築出深具個人語彙的造型美學。在《微弱的美感#TPE系列》中,木材表面的裂隙、斑駁,既是自然的痕跡,也是時間流轉的印記。每一塊木材都反映了歲月洗禮後微弱卻珍貴的美感,承載著過去的記憶,也喚起觀者對無常與脆弱的深刻感知。這些木料不只是時間的見證,更是過去與現在情感交織的載體。
 
此系列作品富含臺灣常民建築文化中材質與空間經驗的轉化。藝術家藉以對材料時間性與殘缺美的敏銳觀察,體現出在地文化面對時代流轉的細膩蒐集。陳松志以回收木材創作,不僅展現對環境的關懷,也呼應「惜物」與尊重材料生命歷程的價值觀。經其轉化木材成為承載時間、記憶的詩意境域,也編織出個人與集體情感交織的物質風景。
 
藝術家從細節中捕捉生命流轉的微妙,邀請觀者悠遊於無聲的存在,體驗時間隱秘而緩慢的流動。《微弱的美感#TPE系列》揭示了物質靜默的存在狀態,亦蘊含東方哲學中關於無常與空性的思維── 一種認為萬事萬物皆處於不斷變化的觀點。陳松志透過不完整性與隱含的殘缺之美,喚起人們對存在脆弱與無常狀態的敏銳體察。
 
每一塊木材的表面,宛如被時間磨蝕過的「身影」,帶有歲月的隱喻與記憶的回聲。這些「隱象」並非具體可辨的形貌,而是潛藏於材質紋理中的無聲痕跡。每一道裂縫與木痕,皆透露著時間的蹤跡,訴說著時空消散的詩意。作品中所呈現的微弱美感,正是美與情感最真實的流露,亦是藝術家對時間、物質與生命循環深層體悟的展現。
 
關於藝術家
陳松志1978年生於台灣南投,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並獲得藝術碩士學位現工作、生活於台灣台中,並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歷年獲得重要獎項包括:蕭勤創作獎(2022)Louis Vuitton臺北藝術計畫首獎(2013)、易雅居藝術獎(2012)、李仲生視覺藝術獎(2012)、第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七大視覺藝術(2005) ,為台灣當代藝術致力現地創作的裝置藝術家。曾獲選國際藝術家駐留項目於日本橫濱黃金町管理中心、美國紐約ISCP、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法國巴黎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英國倫敦Visiting Arts London、埃及開羅The Townhouse Gallery等機構。作品為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市立美術館、朱銘美術館、榮嘉文化藝術基金會及私人單位典藏。多年來持續發表重要展出於國立臺灣美術館、中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伊通公園、新濱碼頭藝術空間、臺北路易威登藝術空間、就在藝術空間、弔詭畫廊、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等。近年重要展演包括:臺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嘉義市立美術館《我們在此相遇》、國立臺灣美術館《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中國烏鎮《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韓國江陵綠城中心《2017平昌雙年展》、國立臺灣美術館《2016台灣雙年展》、高雄市立美術館《變材無礙-當代媒材與表現》、中國美術館《複感.動觀》、臺北市立美術館《白駒過隙.山動水行》、洛杉磯Francois Ghebaly 畫廊《太陽停止的期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