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塞巴斯丁 : Titik Dari:Constellations of From

13 April - 4 May 2024 YIRI ARTS

Titik Dari」為印尼文「尋找起源」的意思,塞巴斯丁在此個展中探尋「歸屬」(belonging)在我們過往記憶中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它所呈現的不同維度。亞歷山大·塞巴斯丁·哈坦托(b. 1995)通過將兩個世代的記憶保存方法——攝影及爪哇傳統蠟染技術——交織在一起,對召喚記憶的行為賦予了儀式性。


這些作品被藝術家描述為「研究」(studies),並探討「存在」(being)的形狀、及其層次和構成。代表記憶和歸屬的像素化顆粒被印染在布料上後,將其表面塗蠟並浸入染料中。蠟染過程是對記憶召喚、再現與揭示之完美隱喻,由於蠟保存了最初印在布料上的圖像,抵擋了染料將整塊布料籠罩在黑暗之中。塞巴斯丁將工藝作為一種具革命性的思考方法,使我們能夠具象化並深入探索我們的濳意識。

在尋找起源的過程中,塞巴斯丁引用了哲學家德勒茲(Deleuze)和瓜達里(Guattari)的「塊莖」(rhizome)理論。一種無階級結構的根、芽以枝狀型態蔓延展開,保持著開放性並相互連結和糾纏。這些研究將我們所積累的記憶轉化成一塊布面的宇宙。它讓我們能夠打造出由數百萬粒子組成的單一體,就像是一塊身體或岩石,從而塑造出我們自身的紀念碑。

印尼爪哇藝術家亞歷山大·塞巴斯丁·哈坦托(b.1995)是一位以民族誌研究為生活基底,進而創作編織藝術的新興國際藝術家,其作品藉由重構編織紋路,進一步將物質文化與其儀式性。藉著將藝術方法論去殖民化,藝術家以創作與過程進而闡述「Sani」作為一種涉及給予和探索未知生活與感知的重要實踐。

哈坦托2017 年獲得威廉・戴立獎「藝術史和手工藝卓越獎」,更於美國麻州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術系畢業後獲「纖維藝術榮譽獎」。他曾與國際超跑品牌瑪莎拉蒂合作,亦於新加坡國家畫廊與富藝斯合作之展覽、哈佛大學藝術學校畫廊等多地有展出經驗,並被《Prestige》評選為2023年度亞洲十位藝術新星之一。目前於爪哇Rumah SukkhaCiwa基金會擔任民族誌學家和紡織工藝品的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