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RI ARTS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About
  • Artists
  • Exhibitions
  • Fairs
  • News
  • Press
  • Publications
  • Videos
  • Contact
  • 繁體
  • EN
Menu
  • 繁體
  • EN
  • 當前
  • 以往

李承亮:萬年站的下一站

Past exhibition
2023年9月21日 - 10月21日 YIRI ARTS
  • 介紹
  • 展覽現場
  • 新聞稿
  • 影像
  • 分享
    • Facebook
    • X
    • Pinterest
    • Tumblr
    • Email
介紹
李承亮:萬年站的下一站
文/ 李承亮

如何構築自己的生活?如何上路?怎麼休息?這些人生大事,模模糊糊分佈在幾十年間,只有粗糙指南,任憑想像。《
萬年站的下一站》就像一部公路電影的零散場景,劇本是直線加速前進,卻屢屢遇見匪夷所思的風景。它集結了賽博龐克的反動,對末日和殘破的異想,和窺視日常中反覆和將就的無聊。進入其中,如同深夜隻身一人開車在蜿蜒山路上的夢,一塊塊亮面路牌隨著車燈閃現而過,失重的不安與速度感,靠著考究一路上遇見的物質材料和手工雕刻燒焊堆疊痕跡的慢,逐步找到方向。不論快進或慢逛、向前或旋轉,躺著或漂著,吃漢堡或喝可樂,敬邀到此一遊。

裝置藝術家李承亮1986年出生於基隆,2013年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早期和朋友合作「復興漢工作室」,共同創作以無厘頭的姿態衝撞藝術創造的可能性;2013年開始生活工作於台南,創作媒材不限定,將手工融合在概念裡,發展工藝和藝術合作的形態,對應物件造型與環境空間,關注生活的當下而為生活狀況尋找註解。

此計劃受台北市文化局以及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

––
 
文/ 陳松志

李承亮的作品以看似沈重、荒涼的表像向我們展示了一代人們共通的過往,瀰漫著末日過後,甚至是對末日的幾些預感。藝術家在科技導向的媒體時下背道而馳,通過他的手作痕跡,加強了造形內部、外部的交混,把人工與機械的焦慮聯繫起來,是他對現代、潔淨、時尚的轉向。藝術家透過細節融入這些虛構的物體中,用他擅長創造出的「異形」,來鬆動我們習以為常的理解意識,巧妙地引發人們的自覺與反省。

 

「萬年站的下一站」是頗具戲劇性張力的一處人造絕境,李承亮在展場藉以公路夜行的駕車經歷作為隱喻,引領觀眾遊蕩在充滿好奇的感官刺激,隨著有限的光線、移動的車速,眼前不斷滾動的景像造就出失序的擴張體驗,並漫遊在巨大的暗黑之間。

 
藝術家刻意交出了敘事主導,讓所有過程、建構行為都化為碎片般的記憶,轉化成毀壞再生的視覺型態,遂成私我場域再造的一部分。在他建構的人造場景中,如巢穴般的異域是凌駕於現實的歸屬,誘引出人性自然的好奇。當空間中不經意的擾動聲響、光影或是作動的人們同步劃開了靜止的瞬時,身在其中的擺盪活躍了此時永不復返的片刻,更激發出人性強烈的存在感。


下載新聞稿
展覽現場
  • Adz 4720
  • Adz 4947
  • Adz 5011
  • Adz 4784
  • Adz 4854
  • Adz 5229
  • Adz 5299
新聞稿

 撐開一處未曾見過的時空縫隙:李承亮個展「萬年站的下一站」

文|陳思宇

 

前言

藝術家李承亮今年(2023)於伊日藝術計劃帶來全新個展「萬年站的下一站」,這個展名讓人不難聯想到他在2017年曾舉辦個展「路上的萬年站」,其中一件作品《萬年站》以台灣常見的「萬年牌」水塔為發想,打造一座可供人往上攀爬的階梯,進入到水塔內才發現是一個卡拉ok包廂。藉由生活中常見的物件和空間進行巧妙拼接,在原本日常的軌跡中碰撞出一個新的認識與詮釋岔路,似乎是李承亮一直以來慣用的創作方法,而從「路上的萬年站」繼續駛往下一站,這次他又更進一步在集體記憶與日常生活中,擦撞出更多迷人的空間。

 

復刻公路旅行的經驗

「萬年站的下一站」橫跨6年的創作命題,有著如長途公路旅行般前行的意義,而事實上公路電影也是李承亮非常著迷的電影類型。進入展場左手邊先是一系列的《油畫左轉彎》,接著是由不鏽鋼材質簍空製作的《安全標示方向版》,都是公路上常見的轉彎號誌,透過具有功能指示性的視覺符號帶動我們身體的方向感知。再加上展場中央掛有一顆旋轉的燈,為靜止的展場與作品帶來某種「速度感」,燈光穿透簍空的《安全標示方向版》,影子隨著光的移動而變形、拉長,更是復刻了我們在公路行駛時,路燈光影隨著速度而變化的經驗。

 

除了擬造路上轉彎的指示牌之外,也可在展場中見到路邊常見的大型廣告看板--兩幅壓克力畫作《可口可樂看板》、《百事可樂看板》,李承亮坦言,他著迷的公路電影有時是很美式的,《油彩漢堡》的系列畫作也具有這樣的意義,每幅畫作中都繪有一個漢堡,當系列畫作並置在一起時,我們雖可以看到各個漢堡的差異,但又好像是跳針般一直重複出現。整著展場的營造,不管是暗示我們持續左轉彎的交通號誌,還是畫作安排,皆可對比到崇尚美國資本主義運作模式的台灣社會,日復一日生產、消耗,彷彿已經失速的生活,好在當我們駛在這樣的公路裡時,仍有幾處能安放自己的休憩之地。

 

失速中的遊戲與休憩之地

休憩之地來自於李承亮在展場各處擺放的大型金屬雕塑,這些雕塑有如時常出現在公園、兒童遊樂場所等的設施。像是《休站》、《休息中站》皆分別用鋼架、鐵板打造出一個半橢圓型的類涼亭空間。《休站》漆以橘紅色的漆料,在金屬板上雕刻一片片葉子形狀的孔洞,並在雕塑內部種植植物,植物的葉子往外攀爬在金屬板上,外部光線也透過孔洞透進些許葉子形狀的光。《休息中站》則擺放在展場外側的小徑旁,以藍綠色油漆為基底,在造型上納入氣流設計,雕塑內部具有良好的空氣循環,被李承亮形容為一處「吸煙區」。

 

仔細推敲李承亮的作品,不僅造型上具有熟悉感,其中更耐人尋味的地方是,他會考慮觀眾如何與作品互動,以及作品的「用處」,像是在具休息意義的《休站》、《休息中站》中,都有著供人使用的坐椅和菸灰缸的設計,又或是以台灣熟悉的大同寶寶為造型原形的《世界大同》,頭部由鋼鐵細枝凹折而成的網格狀,像是公園常出現的遊樂設施,另一部分的身體由水泥、砂石構成也是台灣常見的建築材料,更是一個可供觀眾攀爬遠眺的大型雕塑。同時,這些雕塑有時也結合廢棄的材料重新拼接製作,「如何有用」似乎成為李承亮在構思大型雕塑作品時的考量要素。

 

神秘的訊號太空艙

展場中另一吸睛的作品是《艾比路太空艙》,李承亮對於太空世界的著迷從他過去的創作亦可看出,「路上的萬年站」的其中一件展覽作品《太空艙的一部份》,他也曾製作過一個剖半貼著地面的太空艙。這次《艾比路太空艙》他則創造了一個水滴狀的不倒翁雕塑,觀眾可以從雕塑的三角形入口進入,空間內地板由溫潤平滑的實木鋪成,隨著觀眾在內部的走動所造成的重力差異,不倒翁會開始左右搖晃,而搖晃幅度會觸發頂端一把電吉他的弦,弦經過訊號傳輸至展場牆角的擴大機,便會發出撥弄電吉他和弦的陣陣聲響。

 

失重的身體感與突如其來的聲響訊號,再加上展場中以燒製陶土製成的《蛋》和以油彩繪製的《二號石頭》,都為這個太空艙加入了更多神秘線索。而伊日藝術計劃的頂樓現正展出的天臺年度計劃《屋頂上的騎兵》,其中也有李承亮的作品《月球太空計劃》,這件作品中的翻覆小貨車、半剖面的月球雕塑、另一接收著廣播訊號的小太空艙,都彷彿平行宇宙般,將這次個展裡面沒有提及的、或發生在想像中的物件再現,形成有趣的互文關係。

 

撐開一處未曾見過的時空縫隙

綜觀李承亮這次的個展,展場設計如果是隱喻著我們都在名為資本主義生活的一條看不見盡頭的公路急駛,那這些大型雕塑便是在這條路上我們可以暫時遊戲與休憩的場所,它們的出現並非是刻意打斷,而是靜矗在那裡,等著我們的好奇心被促發,於是順著他的《安全標示方向版》轉彎、不停地轉彎、再轉彎,讓離心力驅動我們脫離常軌,甩/躲進他在生活的主空間外,所創造的另一副空間,並享受空間蒙太奇帶給我們的「失序」。這也是我認為李承亮作品中最迷人的地方,他非常熟稔地操作我們的集體記憶,不論是符號、公園遊具、太空艙、公路休息站,甚至是雕塑的材料等等,都能輕易讓我們找到生活中可對照之物,不過卻以造形和功能的重新拼接,撐開一處我們未曾見過的時空縫隙。

 

下載新聞稿
影像
Back to Past exhibitions
Manage cookies
Copyright © 2025 YIRI ARTS, BACK_Y & YIRI Jakart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頁支持 Artlogic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is site uses cookies to help make it more useful to you. Please contact us to find out more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Manage cookies
Accept

Cookie preferences

Check the boxes for the cookie categories you allow our site to use

Cookie options
Required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and cannot be disabled.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on the website by storing choices you make about how it should function.
Allow us to collect anonymous usage dat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Allow us to identify our visitors so that we can offer personalised, targeted marketing.
Save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