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雲端圖庫中,數位影像就像無盡洪流和無形無體的⼤量⽣產製造,等待使⽤者下載,並組織成另⼀種主觀的可能。這些乾淨潔癖且馴服的圖像素材中,內容變成了系統中的記號,存粹的記號,此時真實的功能也只是藉⼝,沒有臨在感或歷史感。透過遙控、操作、儲存、計算、捏塑,圖像成為了⼀個新的敘事引擎,解放內容的功能性。
藝術家莊培鑫無意間在圖庫網站搜尋到⼀張中年⽩⼈男⼦的圖⽚,他眼神凝視的遠⽅,嘴⾓微微的往上,背景是⼀個類似⼾外⾃然的地點,看著圖⽚以外的地⽅發⽣的微笑著。這個可塑性的笑容在網路圖庫中⽐⽐皆是,影像沒有任何對於這個⼈的線索,⽽是由⼀些關鍵字 − 有吸引⼒ ⽬錄 ⿊暗 邊緣 適應 閃耀 頭髮 英俊 愉快 陽光 認為 修剪……等關鍵字所構成, 這些關鍵字彷彿成為了他在圖庫⽣態圈的ID,等待著付費使下載,讓圖像成為像黏⼟般的物質,展開了訊息捏塑的條件。
莊培鑫⽤了 1.98 美⾦下載這張圖像,某⽅⾯來說他得到了這張圖⽚的詮釋權與使⽤權,所以藝術家將他取名為 David。另外將 David 這張圖像交給了網路電商淘寶中的⾳樂製作店家,請他們為 David 作詞作曲,製作⼀⾸專屬於他的主題曲。